2025年3月28~29日,第2屆國際教育發展大會暨高校教育博士交流活動在廣西南寧舉行。大會匯集來自全球的教育專家、學者、政策制定者與實踐者的智慧,聚焦教育國際人才培養模式,東西方數育理念的融合創新,以及人工智慧時代對教育變革的深遠影響。通過主旨演講、圓桌論壇互動等多元形式,激發思想的碰撞與創新的火花,共同描繪未來教育的藍圖。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溫州肯恩大學等知名高校的教育博士及導師參與交流。
會議特邀澳門中西創新學院教育學院院長李慧勤教授在教育博士專場分享會上介紹該校數智教師教育博士的構想。李教授首先介紹了澳門中西創新學院在仲偉合校長領導下發生的巨變及取得的豐碩成果。李教授分析教育學的歷史嬗變及新內涵,認為傳統教育博士項目仍沿襲工業時代的標準化課程體系,偏重理論,評價機制難以衡量數字時代所需的複合型素養,缺乏對數智技術與PK-20(Pre-Kindergarten~Higher Education)教育領導力深度融合的底層邏輯探究,正如有人所說:“當我們用昨天的方法培養今天的教師,就難以得到明天的教育文明”。“當人工智慧越來越像人,教育如何讓人更像人”。
繼而,李教授介紹了該校數智時代教育領導力框架、數智教師教育構建的理論基礎、數智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構想,分享了“數智教師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李教授指出,數智教師教育博士的設立是國家教育強國戰略所需、數字化重構教育生態的形勢所迫、破解行業痛點的舉措、應對國際競爭的關鍵。數智教師教育博士不是技術迭代的被動應對,而是教育主權與文化自信的主動建構。設立數智教師教育的理論基礎融合了教育學、技術哲學、認知科學、教師專業發展等多學科視角,基於實踐性知識、教師學習共同體、複雜適應系統、教育領導力及具身認知等理論和學說。回應數字智能時代對教師角色、教育領導力與教育生態的重構需求。通過技術批判與倫理、數智教學創新、教育生態治理、全球本土實踐、批判性實驗研究等課程模組,培養具備數智時代教育變革領導力的高端人才,能夠批判性駕馭技術工具,平衡效率與教育本質;設計適應本土需求的數智教育生態;領導跨學科、跨文化團隊推動系統性教育創新;守護教育公平與人的全面發展。未來的教育領導者將具有“數智公民導師”、“AI教學設計師”及“教育生態架構師”的教育變革者身份。數智教師教育的技術角色是核心變革力而非輔助研究工具,研究導向是實踐性學術,其方法論包括了行動研究、設計研究及批判性案例分析,產出的成果是教育創新方案、政策影響力報告等。
李教授的分享引起與會者的熱烈反響,大家認為,在當下學界都在廣泛討論、探索數智時代教育生態該如何變革的情況下,中西創新學院數智教師教育博士項目的設立,無疑是推動數字時代教育學博士人才培養的開拓創舉,其理論貢獻和實踐範式對未來教育學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數智教師教育博士的設立,為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時代教育領軍人才提供堅實支撐,標誌著我國教師教育體系從“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範式轉型。未來的數智教師教育項目將演變為“教育創新的樞紐”,成為連接學術研究、產業實踐與政策制定的跨界知識生產平台;通過畢業生網路推動區域教育公平;在國際舞臺展示中國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理論貢獻,推動教育文明對話。李教授對專家學者們的真知灼見表示感謝,並表示中西創新學院將繼續致力於推動教育創新與變革,為培養新時代的教育領軍人才貢獻力量。